Home/从事/Article

1 月 25, 2022 258 0 Deacon Doug McManaman, Canada
从事

不常走的路

教會是否對有同性傾向的人施加了“繁重的道德限制”呢?就在這裡了解一下事實吧!

多年來,我的教室裡有非常優秀的同性傾向學生。當然,作為教會的執事,我也認識一些有同性傾向的天主教徒。請注意:許多具有同性傾向的人並沒有過性活躍的生活。雖然有一些人已經走上了這條路,並發現有此需要(即並非所有的東西都令人認同的)。許多人致力於貞潔的美德,即節制美德的一部分。換句話說,許多同性天主教徒已經意識到許多異性戀夫婦尚未意識到的事情,即幸福不是來自親密的性關係。相反,幸福來自與天主深刻的關係,以及與這種關係相一致的道德生活。除非一個人與主有過真正的相遇,否則教會的大部分道德教義似乎都只不過是強加的累贅,對我們的幸福不必要的枷鎖而已。

只要是…….

有趣的是,多位有同性傾向的天主教徒曾明確地指出,如人人都不願直接出來傳授天主教性教育的基本原則,是會對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若神職人員、傳教士和教師在教導有關性倫理和婚姻的本質時能對信徒更用心並表現出更大的關懷,他們(神職人員、傳教士和教師)便可以將同性取向的天主教徒所受大量的痛苦和浪費的歲月減除。媒體和流行文化經常描繪的畫面總是把具有同性傾向的人都放在一方,而有“沉重的道德限制”的教會則在另一方。這樣的圖片與事實並不符。有許多同性傾向的天主教徒非常清楚快感和快樂之間的區別,他們以聖體聖事為中心,從那些忠實地履行貞潔誓言的神父和修女學習,過著虔誠獨身的生活。

如果不從婚姻本質的角度來看,我們便無法理解性道德的。我在教區教婚姻準備課程,我可以肯定地說,今天結婚的大多數夫婦並不完全清楚他們選擇結婚時在做什麼。換句話說,他們並不完全清楚婚姻究竟是什麼以及它與性表達的關係。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失去了婚姻真正本質的文化中。有很多因素可以解釋這一點,從六十年代的性革命開始;六十年代末引入無過錯離婚;引入普通法“婚姻”(一對夫婦同居一段時間,然後被國家視為已婚);將性與要生孩子的概念分開(現代避孕藥具的生產和銷售等做成的後果)。但婚姻一直被理解為一種制度。這不僅僅是一種友誼——我們的友誼是私人的,它們不是一個機構。婚姻是為公益而存在的組織(機構)。正如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一樣,婚姻也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婚姻是一種獨特的現象。

之後

簡而言之,婚姻就是將二人合二為一。這是一個完整的(完全的)和相互的自我給予的,既然“你是你的身體”,那麼給予自己就是給予你的身體。因為它是完全的自我付出,是不可撤回的——如果我不再堅持繼續付出,我是無法收回我之前所付出的。如果是相互的,那麼兩人就已經把自己交給了對方,她的身體屬於他,他的身體屬於她。他們已經成為一體的聯盟。這種結合的自然表現是性交行為(婚姻行為)。在這一行為中,男性和女性成為“生殖上的一個有機體”(男性在生殖上是不完整的,女性也是如此。但在婚姻行為中,兩者在生殖上成為一體)。在性行為中,兩人成為一體,這就是婚姻。

因此,性行為是對夫妻之愛(已婚之愛)的表達和慶祝。性行為有兩方面的好處;它有兩個目的:1)表達和慶祝已婚之愛,2)孕育新生命。

這就是為什麼使婚姻無效(不存在)理由之一的是性無能,這意味著無法實際進行性行為(無法完成婚姻)。不孕不育不是婚姻的障礙;有效婚姻不一定要實際生孩子,但對生孩子持開放態度是婚姻有效的必要條件,因此故意不生孩子會使婚姻無效(不存在)。其他使婚姻無效的是脅迫、欺詐(他是誤導你相信的那個人)、為離婚留有餘地(”婚姻的目的必須是一生一世直至死亡才可分開”)、心理不成熟(缺乏道德和至少其中一個人不具備真正結婚的心理條件——這是當今許多人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因為我們生活的文化不利於培養道德成熟的成年人)。

猶太-基督教傳統所理解的婚姻是具有永久性質的客觀制度。它不是一種社會建構,正如後現代主義者所聲稱的那樣。又因為婚姻是二人合一,合一只能是一男一女。同性的兩個人不可能在性結合的行為中真正成為一體;因此,教會呼籲那些有同性傾向的人過貞潔的生活。現在這對某些人來說可能聽起來很殘酷,但如不這樣做可能更殘酷。此外,神父和修女獨身在今天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一位長相英俊的神父或修女發過貞操誓言或承諾獨身,並散發出喜悅的光芒,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見證,即幸福(或喜悅)並非來自親密的性關係;相反,幸福是來自基督。這一論點即使是已婚夫婦也很難明白。他們常常相信自己的幸福會在彼此身上找到。但聖奧古斯定很久以前就已在他的懺悔錄第一頁說過:“哦主啊,你為自己創造了我們,我們的心在依靠你之前是不安分的”。換句話說,天主為自己創造了你,而不是為他人創造。完全的幸福永遠不會在另一個人身上找到,而只能在天主身上找到。如果天主呼召一個男人過婚姻生活,他就是要他為了妻子而愛她,而不是他只為自己的幸福。衪是在呼召這個男人去天主,為她和天主的緣故愛這個女人。不幸的是,很多人都大言不慚的說“他填補了我內心的空虛”,“我只是覺得不再滿足,所以我離開了她”,好像婚姻只是關於“我的成就”。無法估量在教會中,性倫理和婚姻本質的這一領域有著極其豐富的的歷史遺產,而在二十世紀更經歷了巨大的發展(即身體神學),當我們將這一點教導給學生時,他們確實做出了正面的反應。對於那些有同性吸引力的學生來說也是如此。他們中的許多人在這些教義中辨別出真理,並為接受它們而心存感激。不幸的是,許多神職人員都不敢教這科目,其他教育者又對此不熟悉。事實是,我們都有自己的掙扎。無論主呼召我們走哪條路,我們都必須做出犧牲,與我們自己和我們個人獨特的傾向作鬥爭,我們必參與其中,踏上這路途,因為永恆的幸福正是在那條路的盡頭。更重要的是,“通往天堂的道路是天堂”;相反,“通往地獄的道路是地獄般的”。當人們來規劃他們自己獨特的戰場和主呼召他們遵循的具體道路時,他們將需要做出所有的犧牲,他們開始體驗到一種他們原認為不可能的喜樂。大多數人都幻想著,只有當我做我想做的事時,我才會快樂;怎知當他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時,發現自己一點也不快樂,這讓他們非常沮喪。但當他們終於開始做主呼召他們去做的事時,他們發現了一些他們不知道會找到的東西,即一種深刻的滿足感。

Share:

Deacon Doug McManaman

Deacon Doug McManaman is a retired teacher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in Southern Ontario. He lectures on Catholic education at Niagara University. His courageous and selfless ministry as a deacon is mainly to those who suffer from mental illnes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Latest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