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ing Articles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被不可撤销地召唤到这伟大的生命使命中去。
在8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导演彼得·威尔拍摄了他的第一部美国电影,一部成功的惊悚片《见证》,由哈里森·福特主演。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轻男孩目睹了卧底警察被腐败同事谋杀的情景,他被藏匿在一个阿米什社区中获得保护。随着故事的展开,他通过拼凑碎片回忆起所发生的事情,然后告诉了被福特扮演的角色约翰·布克(请注意福音的象征)。这部电影包含着一个见证者的特征:一个人看到、回忆起并讲述。
耶稣向他最亲密的圈子展示自己,以便他们通过他们向每个人传达他的复活的真相。他向门徒们启示了他死亡与复活的奥秘,说:「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人」(路加福音24:48)。使徒们亲眼看见了他,对这不可思议的经历无法保持沉默。
对使徒来说是真实的,对我们也是真实的,因为我们是教会,基督的神秘身体的成员。耶稣委托他的门徒「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因父、子、圣神的名给他们施洗」(马窦福音28:19)。作为传教士门徒,我们作证耶稣是活着的。我们能够热情地、坚定不移地拥抱这个使命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信仰的眼睛看到耶稣复活了,他活着,并在我们中间。这就是见证者所做的。
回到圆圈,一个人如何「看见」复活的基督?耶稣教导我们:「谷粒若不落在地里死了,就仍旧是一个谷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若望福音12:23-24)。简单地说,如果我们真的想「看见」耶稣,如果我们想深入和个人地了解他,如果我们想理解他,我们必须寻求那在土壤中死去的麦粒:换句话说,我们必须看向十字架。
十字架的标志标志着从自我中心(自我戏剧)到以基督为中心(神学戏剧)的根本转变。十字架本身只能表达爱、服务和无保留的奉献。只有通过为了赞美和荣耀上主以及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我,我们才能看见基督并进入三位一体的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嫁接到「生命之树」上,真正「看见」耶稣。
耶稣就是生命本身。我们天生渴望寻求生命,因为我们是按照上主的形象创造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被吸引到耶稣的原因——去「看见」耶稣,与他相遇,认识他,与他相爱。这是我们成为对复活的基督有效的见证者的唯一方式。
我们也必须用奉献的生命见证来回应,这是一种按照耶稣的方式塑造的生命,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进行牺牲自我的生活,要记住主以仆人的身份来到我们中间。在实践中,我们如何才能过这样一个激进的生活呢?耶稣告诉他的门徒:「圣神降临到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作我的见证。」(使徒行传1:8)圣神,就像他在第一个五旬节所做的那样,解放了我们被恐惧所束缚的心灵。他克服了我们对做父亲旨意的抵抗,赋予我们力量去见证耶稣已经复活,他活着,永远在我们中间!
圣神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通过更新我们的心灵,宽恕我们的罪过,并赋予我们七个恩赐,使我们能够跟随耶稣的道路。
只有通过隐秘种子的十字架,准备死亡,我们才能真正「看见」耶稣,因此向他作见证。只有通过死亡和生命的交织,我们才能体验到从复活的基督之心流出的爱的喜悦和丰盛。只有通过圣神的能力,我们才能达到他赐给我们的生命的完满。因此,当我们庆祝五旬节时,让我们以信仰的恩赐决心成为复活的主的见证人,并将复活的喜乐和平安带给我们所遇到的人们。亚肋路亚!
Deacon Jim MC Fadden
你可能有千百个理由拒绝做一件好事,但这些理由真的成立吗? 我坐在厢型车里,等待女儿结束她的骑马课程。在她骑马的农场里,有马、绵羊、山羊、兔子和许多谷仓猫。 当我看到一个男孩正在把一只刚剃过毛的小羊羔领回它的圈里时,我便分心了,没再看女儿骑马。 突然,那只小羊羔决定不想回到牧场,直接在路中间坐了下来。无论那个男孩怎么努力,都无法让小羊羔动一下(成年的绵羊并不小,平均重达一百多磅)。他尝试拉着绳子;又尝试跑到小羊羔后面,试图推它的后端;又试图从它的腹部下方把它抬起来。他甚至试着跟小羊羔讲道理,跟它说话,答应给它零食,只要它愿意跟着他走。但小羊羔仍然躺在路中间。 我笑了笑,心想:「我就是那只羊羔!」 我有多少次拒绝耶稣引领我去的地方? 有时候,我害怕做耶稣要求我的事,因为那超出了我的舒适圈。要是我讲出真理,有人可能会不喜欢我;这更可能会冒犯到他们。我是否真的有资格去完成这项任务?恐惧让我无法实现天主为我设计的非凡计划。 其他时候,我太累了,甚至懒得动。帮助他人需要时间,而那时间本来是我计划用来做其他事情的——做一些我想做的事。有时,我觉得自己没有精力再去义务做一件事。可悲的是,我拒绝多付出一点自己。自私让我无法获得天主赐予我的恩典。 我不确定那只小羊羔为什么拒绝前进。它是害怕了?还是累了?还是只是懒得动?我不知道。最终,小牧童能够诱哄它继续前行,并把它带到了可以安全躺下的绿色牧场。 像那位小牧童一样,耶稣推动我、激励我,但在我的固执中,我拒绝前行。多么令人难过啊!我错失了许多机会,也许甚至错过了奇迹。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因为耶稣曾应许祂会与我同在(《圣咏》23:4)。当耶稣要求我做什么时,「我一无所缺」(《圣咏》23:1),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如果我真的累了:「又领我走近幽静的水旁,还使我的心灵得到舒畅。」(《圣咏》23:2,3)耶稣是我的好牧人。 主啊,请宽恕我。帮助我无论您引领我到何处,我都愿意跟随。我相信您知道什么对我最好。您是我的好牧人。阿门。
By: 凯莉·安·盖斯特
More在我童年的某个寒冷夜晚,我的父亲教我如何重新燃起火焰…… 无论是异常凉爽的秋夜、从常用的烟囱里冒出的烟雾、五彩缤纷的秋叶,甚至是某人的语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感官细节,常常会激起对往日时光的生动回忆。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回忆呢?它们是为了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吗?天主赐予我们记忆,是为了让我们在寒冬时节依然拥有玫瑰吗?或者这些回忆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们是否是我们应该沉思、祈祷并反省的种子? 「温暖」的爱 大约我九岁或十岁时,有一个异常寒冷的秋夜,我和家人回到家中。母亲立刻要求父亲重新点燃火焰。这是我最喜欢的消遣之一,我急切地站在旁边观看。虽然其他点火的场景已经模糊不清,但这次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甚至记得每一句话。 父亲打开了木柴炉,拿起拨火棍,开始清理灰烬。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清理掉所有灰烬?」父亲立刻回答:「清理灰烬可以一石二鸟。我既能隔离未燃尽的余烬,又能让氧气更自由地流动。」 「为什么这很重要呢?」父亲停下手中的活,蹲在地上,思索着我的问题。过了一会儿,他叫我靠近些。当我走近时,他把拨火棍交给我,几乎用耳语的声音说:「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件事吧。」 感受差异 我握住金属棍,父亲的手覆在我的手上,开始引导我的动作。灰烬继续从炉格掉落,只剩下一小堆余烬。父亲问我:「你觉得热吗?」 我笑着说:「当然不觉得热,爸爸!」 父亲笑了笑,回答道:「当然啦!照这样,它们是不会给房间供热的,但注意看看当我这样做时会发生什么。」他放下拨火棍,靠近炉子,开始用力吹那些余烬。它们突然变得通红发亮。父亲说:「来,你试试看。」我模仿他的动作,用力吹了一口气。同样,余烬在短短的一瞬间变得鲜红。父亲问道:「你看到了变化,但你也感觉到了变化吗?」 我微笑着回答:「对呀!那一秒钟是暖和的!」 「正是这样。」父亲插话道:「我们清理灰烬,让氧气能够助燃余烬。氧气至关重要,余烬才能如你所见般燃烧得更亮。我们再用其他可燃的小物品为火提供燃料,从小物开始,然后逐渐添加更大的物品。」 接着,父亲让我从引火箱里取出报纸和小树枝。他则走到侧廊,收集了一些木板和更大的木柴。他将报纸揉成一团,放在那小堆余烬上,然后指导我像之前那样吹气。「继续!别停!快成功了!」父亲鼓励着,直到报纸突然着火。我吓得向后跳了一下,但很快就被那阵暖流所安抚。 那一刻,我记得自己笑得合不拢嘴,父亲也笑着指导道:「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添加稍大的物品了。我们从这些树枝和小木条开始,它们会像纸一样迅速着火。看好了……」果然,过了一会儿,树枝开始燃烧,热量骤然增加。父亲接着放入小木柴和旧围栏板,并像之前一样等待。我不得不后退,因为近距离的热量难以忍受。最后,30-40分钟后,火焰已经猛烈燃烧,父亲将最大的木柴放入其中。他说:「有了这些,火焰能够燃烧好几个小时。你已经学到最难的部分是点燃火焰。一旦火焰燃起,只要你不断添加燃料并让氧气助燃,它就很容易保持燃烧。一个没有氧气、没有燃料的火焰,终将熄灭。」 回忆… 人对天主的渴望写在心中。人类按照天主的形象和样式被造,因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追求幸福的余烬。这颗余烬永不会熄灭,但如果不加以照料,会使它的拥有者不快乐且失去目标。清理灰烬(通过洗礼),我们便让天主的爱来助燃这团火焰。我们最深的渴望开始被氧气滋养,我们也开始感受到天主之爱的效果。 随着天主之爱促使内心的火焰成长,它需要持续的滋养——每天主动选择来燃烧这团火焰。天主的话语、祈祷、圣事和慈善行为都能很好地滋养这团火焰。如果得不到帮助,我们的火焰就会再次减弱,成为挣扎中的余烬,只有天主能提供的氧气才能燃起。 我们的自由意志让我们可以对天主说「是。」这不仅满足了我们内心的幸福渴望,我们的「是」甚至可以点燃别人对皈依的渴望,这也印证了圣依纳爵的话:「去吧,点燃这个世界。」
By: 亚历克西·伊万诺维奇
More问:我在祈祷时感觉不到天主的临在。如果我感觉不到与祂的亲近,那我的灵性生命是否有成长呢? 答:如果你在祈祷生活中对感受到天主的临在有挣扎,你有很好的伴!许多伟大的圣人也经历过这样的干枯期。例如,德兰修女有三十五年没有感受到天主的临在。圣十字若望多年来每天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在祈祷中获得的灵修见解或启示时,经常只写下一个字:「Nada」(「什么都没有」)。里修的圣女小德兰•这样描述她的黑暗:「我的喜乐在于在世上被剥夺所有的喜乐。耶稣并不明确地引导我;我既看不见祂,也听不到祂。」 圣依纳爵·罗耀拉称这种经历为「神枯」——当我们感觉天主是遥远,当我们的祈祷感觉空洞,好像它们正反弹回天花板。我们在灵修生活中感受不到喜乐,每一项灵修活动都像是一项普通的例行公事,艰难而漫长。这是灵修生命中常见的感受。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神枯并不等同于抑郁。抑郁是一种影响人生活各方面的精神疾病。而神枯则是指影响灵修生活——经历神枯的人在生活中大致上仍然感到愉快(事情可能进展得很好!),但只是在灵修生活中挣扎。有时,这两者会一起出现,有些人在经历其他种种的痛苦时可能也会经历神枯,但它们是有区别的,不是同一样的。 为什么会发生神枯?神枯可能有两种原因。有时,神枯是由未告明的罪所引起。如果我们背离了天主,或许我们不承认这一点,天主可能会收回祂临在的感觉,以此来引领我们回到祂身边。当祂不在时,我们可能会更加渴望祂!但很多时候,神枯不是由罪引起的,而是天主邀请我们更专注地寻找祂。祂拿走了灵性的糖果,让我们只为祂而不是为了有好的感觉而寻求祂。这帮助我们净化对天主的爱,使我们是为了祂而爱祂。 在神枯时期,我们该做什么?首先,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生活,看看是否需要忏悔任何隐藏的罪。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必须在祈祷中,在奉献中加上下定好的决心去坚持!尤其是在困难时期,我们永远不应该放弃祈祷。然而,多样化我们的祈祷生活可能会有帮助——如果我们每天都念玫瑰经,也许我们应该去朝拜圣体或阅读圣经。我发现,各种不同的祈祷方式可以让天主用许多不同的途径,在我的生活中说话并行动。 但好消息是信仰并不是感觉!无论我们与天主的关系「感觉」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坚持祂所启示的真理。即使我们感觉到祂是遥远,我们也要记住祂的承诺:「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马窦福音28:20)如果我们激励自己去祈祷或实践德行时感到挣扎,我们可以信靠祂的承诺:「天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书2:9)当我们因为遭受痛苦而寻找上主的临在时感到挣扎,我们可以记住祂的承诺:「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他的人,就是那些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获得益处。」(罗马书8:28)我们的信仰必须建立在比我们是否感受到祂的临在更深度的基础上。 相反,感觉与天主亲近并不常保证我们在祂的恩宠中。仅仅因为我们「感觉」某个选择是对的,但如果它违背了天主借着圣经和教会所启示的律法,并不意味着它是正确的。我们的感觉并不等同于我们的信仰! 当我们在灵修生命继续前行时,神枯是每一位圣人和罪人的挣扎。成长的关键不是感觉,而是在跨越荒漠时坚持祈祷,直到我们来到天主应许祂临在的福地!
By: 若瑟吉尔神父
More人生可能是不可預測的,但天主永遠都會讓你感到出奇不異。 大约三年前,我因流产而感悲痛的时候,为这本杂志写了一篇*文章。当时我和丈夫已经结婚将近两年了,一直为得到孩子而祈祷。当我怀孕时,我们非常兴奋和喜悦,从未预料到即将到来的流产。 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接受要相信天主和祂神秘计划的挑战。老实说,我不想相信一个导致悲伤的计划,我也不想希望有一个允许它发生的天主。我很想把我们的孩子抱在怀里。但我和丈夫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就是相信天主和祂的庇护,所有的痛苦和苦难都会被用于好的方面。我们为在天堂的婴儿选择了希望,也为我们在地球上的未来选择了希望。 最重要的 在我的生活中,耶肋米亚先知书二十九章第十一节无数次深深地在我身上扎根。然而这一次,他引导我专注于接下来的事情。这些话已经烙印在我的心中,使我确信上主永恒的护佑。「那时,你们呼求我,前来恳求我,我必俯听。寻找我,必找到,因为是你们全心寻求我,我必将我自己显示给你们---上主的断语---转变你们的命运…」(12-14) 慈爱的天父在我真的不想靠近祂时唤我向祂接近。祂告诉我们向祂呼求、到来、祈祷、张望、寻觅、找寻。祂让我们受到伤害时全心地选择更加接近祂。然后,当我们找到祂时,他应许让我们必定找到祂并改变我们的命运。祂对此并不含糊;祂没有说也许,而使用了「我必然」这句话三次。祂就是就么直接。 双重的祝福 虽然我流产已经三年了,但最近我想起了耶肋米亚先知书二十九章,这个应许是在我的生活中显现出来,天主绝对地改变了我作为母亲的命运。祂使我和我的丈夫成为见祂的见证人,祂如此慈爱地回应我的祈祷是不应该被遗忘或掩盖的。不久前,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电子邮件。那天早上,她抱着我祷告后在电邮中写道:「天主回应你了……你得到祂的慈悲与怜爱,双重的降福于你!赞美主!」 我们对主的完全信赖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并转化为我们梦寐以求的最大双重祝福——两个漂亮的女婴。自从我和丈夫失去第一个孩子以来,已经三年了,没有什么可以取代那个小孩,但天主最后并没有让我们膝下空虚。 在二零二一年八月,我们有幸生下了第一个女婴,而去年八月,我们看到了第二个女婴的诞生。确实是双重祝福!我们通过改变了的希望来活出主的信实!我们是天主深不可测的慈悲和怜爱的见证人。我们已经成为造物主的共同创造者,通过我们对祂的信德,祂确实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我对天主所做的奇迹感到敬畏,并鼓励你也要增强对主的冀望并紧紧抓住一个可改变命运的希望,全心全意寻求祂,看着祂按照承诺去改变你的命运。 正如我朋友那天告诉我的那样:「让我们永远赞美对我们如此大恩大德的主吧!」
By: 杰基·佩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