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test articles
當別人傷害你時,你會用辱駡來報復嗎?
用祝福來回應他如何?
《聖經》裏的故事時常讓我着迷。達味王人生中的一件事對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撒慕爾紀下16:5-13)
達味王在他的士兵們的陪同下從他的兒子阿貝沙隆那裏逃命出來,他的兒子企圖篡奪他的王位。他遇見了一個名叫史米的人(這個人是前君王薩烏耳家族之一)。史米駡著走來,投石襲擊達味王。士兵們被史米激怒后懇求得到達味王的批准去砍下他的頭來泄憤。
達味的回復令人鼓舞。“他的咒駡,和你們和我又有什麽關係呢……?如果上主吩咐他說你咒駡達味;誰還敢說,‘你爲什麽這樣做:’”達味也和他的衆臣仆說,“也許上主會憐視我的困苦,會將今日的咒駡,變為我的幸福。”
這位傳奇的君王有能力立即用一句話來處置史米。但是,他有更長遠的目光和從天主的參考坐標去看待這件事情。他知道在他的生命中任何一件事情,甚至是最小的事情,都會在天主的知識和准允下才能發生。所以他沒有因爲史米辱駡他而憤怒,相反他將此事當作是天主對他作爲的一次機會。
我們都可以從這個美好的故事當中學習。當我們遇到不愉快的情況時,我們往往對造成這種情況的人懷有敵意,這會使問題升級並造成進一步的麻煩。然而,如果我們從天主的角度看,並像達味一樣地去回應,就可能會有更好的結果。這並不表示我們永遠不會因為別人的不友好或者被誤解而受傷或不安,但當我們采取達味那樣的態度時,我們的反應會更加柔和。如果我們允許上主去做,祂可以將我們生活中的任何負面狀況改變為美好的事物。
生活出現的難處和挑戰是我們審視自己優點和缺點的一個好機會。當生活中的一切都發生得一帆風順時,我也許表現得既有耐心又良善,但是當有人對我表現得嚴苛殘酷時,那麽我的反應就顯示出我在這個地方欠缺多少風度。
我們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成聖。如教宗方濟各所説,“你不要害怕成聖。成聖不會奪去你的能力、活力或喜樂。”不要每一次都怒氣衝衝地去回應發生在你生命中的那些窘困,天主准允這些事情發生,那麽你就把這件事情當作是一個讓心靈成長的機會,接受它讓你成聖。
全能的天主,祢總是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刻溫柔地看顧著我。即使我深陷困擾, 我知道祢把我安全地握在祢的手心。幫助我在每一次逆境中都信賴祢,並以溫柔和良善做出回應。阿門。
'當新型冠狀病毒在沒有任何免疫力的情況下震驚了整個地球時,人們被封鎖住起來,夢想破滅,計畫和工程都筋疲力竭,市場和社會活動也中斷了,限制公共崇拜和集會活動,一切都變得很凄慘。然而,這個病毒壞蛋,它播下了死亡的種子,讓你有機會反思人類的脆弱,並需要轉身向主求助去建立我們與所有人之間的團結關係。是時候重新設定你的目標,在美好未來的期望中過上更好的生活了。如果你是謹慎的,那麽你將面對自己,把所有的信任都寄託在天主身上,並反思自己的局限性。
門徒們因爲其主人被捕和釘在十字架上而受到重創傷。他們也被祂復活的樣子和祂的吩咐要為聖神的臨到做準備而感到震驚和疑惑。被監禁的時候,為了保護他們不被逮捕,於是他們祈禱有能力去面對基督給他們的挑戰-要去使萬民成爲門徒。於是這些門徒們被聖神的力量傅油后由擔驚受怕變成為炙熱的傳教士和佈道人。在這困苦艱難的時候,祈求聖神改變你。在聖神的力量下,你也可以通過去使萬民成爲門徒而改變世界的樣子,現在就從你自己和你的家人開始做起。
當時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發明了一種强勁但具有穩定性的炸藥時,他邀請他的朋友幫他給這種炸藥命名。這位希臘學者給他指示了《聖經》的一個段落。“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徒大事錄1:8)dunamis一詞是希臘語力量的意思,所以他為這個炸藥命名為力量(dynamite)。
你也許會説“當爆炸的力量降臨到我身上時,就像當聖神降臨到我身上一樣。”當你感到空虛和憂傷時,向聖神祈禱。你在洗禮和堅振禮上領受的聖神,就像你體内沉睡的巨人。在《舊約》中,只有幾個人被揀選去領受聖神的恩賜。但是先知岳厄爾領受了來自天主的消息:“此後-上主的斷語-我要將我的神傾注在一切有血肉的人身上:你們的兒子們和你們的女兒們要說預言。”(岳厄爾2:28)預言了聖神的恩賜將適用於每個人身上。不要埋葬了这份珍貴的恩賜。每天都來召喚聖神。
聖神比這個被創造世界中的任何一種病毒都更具感染力。全世界的人類都被封鎖了,但這樣做並非沒有目的。你需要允許聖神控制你的生活。讓我們滿懷希望,希望祂能積極地重新創造世界,讓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想像力和哲學中占據主導地位。
祈禱:
聖神,求你向我呼吸,使我的思想都成為聖潔。
聖神,求你在我裏面,使我的工作也能成聖潔。
聖神吸引我的心,使我只愛聖潔的東西。
聖神啊,求你堅固我,使我能保衛一切聖潔。
保護我,聖神,使我永遠聖潔。
-聖奧古斯丁-
'漫長的四旬期使我們準備再次深入探討主耶穌死亡和復活的奧跡。因為我一直在沉思神聖的星期四,幸運星期五,和復活星期天,我的頭腦一次又一次地轉向痛苦的殘酷事實。也許這是我最近和喬丹·彼得森談話後的影響,因爲他告訴我,痛苦某種程度上是形而上學的根源。他的意思是,即使是具有懷疑的心哲學家也必須承認痛苦的存在,并且必須要忍受這些痛苦。當我們有條件去逃離世界的事情時,我們的身體和頭腦也不允許我們擱置痛苦的事實存在。
每個人都受到各種程度的痛苦。嬰兒飽受饑餓和口渴之苦,他們用刺耳的哭聲來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都經歷過一些傷口,水泡,瘀傷,骨折,感染,皮疹和出血。如果我們活得足夠長,我們就會患上癌症;我們的動脈會堵塞,我們會患上心臟病和中風。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在醫院待了很長時間,躺在那裏什麽也做不了。現在不計其數的人活在慢性病的痛苦中,他們幾乎沒有被治愈好的希望。當我在寫作的時候,世界上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奄奄一息,垂死掙扎著。
但痛苦的不僅僅是限於身體上的。在許多方面,心理的痛苦要比身體疼痛更為嚴重和可怕。即使是小孩子也會感到孤獨,害怕被遺棄。從我們小的時候起,我們就知道拒絕和羞辱是什麼感覺。孤獨引起了巨大的心理痛苦,我曾經有過很多次這樣的經歷,特別是當我來到了一個新的城市,換了新的學校,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天的開始卻沒有實際意義的人際聯係就如地獄似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失去親人的痛苦經歷。當我們深深地意識到這個你愛的人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時,就會進入到一個從未經歷過的黑暗領域。誰能忘記那種被欺騙的可怕經歷?當一個被你確信為是朋友的人,站在你這一邊支持你,那麽他的離去就彷佛是你生命的基礎被擊垮了。
但我們並沒有一直看到痛苦的盡頭,所以這也是我說的存在主義的痛苦。這種痛苦是因爲失去意義和目的而產生的。有些人可能身體很好, 甚至在心理上也是平衡的,但同時也可能在絕望的壓力下辛苦地活著。讓·保羅·薩特的格言《生活是荒謬》的或是弗裡德里希·尼采的《上帝死了》表達了這種心態。在調查了這些不同程度的痛苦之後,我們從佛教的信念中感受到了一個深刻的真理:“所有的生命都在受苦。”
現在我想邁出更重要的一步。痛苦和罪惡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我們故意對別人造成的大部分傷害都是由痛苦引起的。爲了避開,報復,或者先發制人,我們會讓別人先來受苦。這就是人類大部分的黑暗和攪亂故事的主題。然後帶到世界上,實際來説,當你處於極大痛苦的時候,你應該如何對待他人。
我溫和的讀者現在可能在想,為什麼我一直再想這些哀愁事實。原因很簡單,在每一年的最神聖的時期,教堂在我们面前摆着一個几乎经历所有各种痛苦的人的形象。罗马十字架也许是有史以来最邪恶、設計最巧妙的刑具。一個人經歷了他的無限苦難,在被放血窒息后慢慢的死去,然後再被吊起來。甚至是在十字架上受到的劇烈疼痛而扭動身軀。這就是耶穌如何死的經歷:在遭受到身體痛苦的極限,全身都是瘀傷和割傷。不僅如此,他是死於同樣痛苦的心裏苦楚。他最親密的朋友拋棄、背叛或否認了他;過路人嘲笑他,向他吐痰;宗教和政治當局都在嘲笑和嘲弄他。我敢說,他也被某種存在主義的痛苦所左右。然後痛苦的哭嚎到,”我的天主,你爲什麽捨棄了我?”這只是源於與意識之源的距離感。
然而,那位被釘在酷刑十字架上的不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是主。並且這個真理完全取決於“巴斯卦奧跡”(逾越奧跡)。主已經承擔了所有困擾人類狀況的痛苦:身體、心理和精神上的。主進入了人類所在的最黑暗之處。主在遭受了所有維度上的野蠻的形而上學的痛苦。這意味著痛苦並不是最終的決定!這意味着痛苦已经被神聖的仁慈所包圍。這在暗示罪惡已經被解決了。一旦我們能明白天主的愛超越了苦難,至少在原則上,我們已經失去了犯罪的動機。
絕佳的復活節教會我們痛苦,實際上並不是形而上學的根本。神聖的仁慈才是根本。而且那就是我們的救贖,
'不要驚訝如果足球訓練或慵懶的禮拜天比會去教會更具誘惑。你的孩子的價值觀是基於你的價值觀。
面對兩難的選擇
現在,許多夫婦對一個基本問題感到困惑。是否有必要從小就要把信仰耶穌基督帶給我的小孩呢?更準確地說,傳承信仰是否必要? 世俗主義的湧入又造成了進一步的迷惑。我們應該以我們自己的信仰去撫養我們的孩子呢?為什麼不讓孩子們選擇他們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呢?在我們深入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智慧指引我們去探索大自然。
烏鴉會保護它的鳥巢,會餵養牠的小雞,直到牠能養活自己。一隻小牛從它的母親那裡哺乳,直到牠能完全吃草生存。烏鴉和牛不僅教牠們的幼鳥如何覓食,但牠們也把牠們的孩子介紹社會規範。
那又是什麼讓人類與眾不同?天主沒有給我們思考和自由選擇的意願嗎?那麼,人們又怎讓他們的孩子在沒有身體上或道德上的指導下成長呢?如果動物和鳥類教導牠們的幼鳥遵循牠們的方式,這樣他們就可以避免危險並獲得食物,那麼依照天主的形象而造的人類-就應該有更大的責任讓自己的孩子也做同樣的事了。
負責任的的父母
教會的教義明確的提醒我們“父母是教育子女的最先負責人。為表現出這個責任,他們首先為子女創立一個家,溫柔、寬恕、尊敬、忠實和無私的服務便是家規。家是培育德行的適當場所。”(《天主教教理2223》)此外,父母有道德責任為他們的孩子樹立好榜樣。通過他們的例子,孩子們應該看到並學習如何將物質和衝動的欲望隸屬於內心和屬靈的層面。並且,“因著婚姻聖事的聖寵,父母接受了給子女傳授福音的責任和特權。子女自幼年開始,父母就應該給他們傳授信仰奧跡,對子女來說,父母是信仰奧跡的”啟蒙導師”。他們應使子女自童年即參加教會的生活。”(《天主教教理2225》)
我們可以以誰為榜樣呢?當我們有納匝勒的聖家堂的模範案例時,我們還需要再找嗎?“耶穌在智慧和身量上,並在天主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路加福音2:52)
播撒信德之種
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餐前祈禱就是種植信德小種子的簡單方法。呼籲我們的守護天使和聖彌額爾大天使在上學的路上指導和保護我們,是有助於培養對孩子們的信任和信心。這樣就很容易實踐信德,那撒在好地裏的種子就會結出豐富的果實。(瑪竇福音13:1-23)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從小在家裏得到某些東西,那麽他不太可能從其他地方得到這方面的彌補。即使其他的欠缺可以彌補,充實的生活卻來自於家庭中正確的信仰方向。一個虔誠的家庭會讓孩子學會信德,望德,有安全感,施捨和在需要時知道如何尋求幫助。即使他們只是在聽家人在教堂或家裏祈禱,孩子會如何祈禱,並認出要與我們的信仰團結一心。
現代心理學對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啟示。這種發展大多發生在受孕到六歲之間。母親在懷孕期間所經歷的思想和感情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在家庭中學習祈禱的孩子(小學中培養的美德),也是在與教會的交流中成長起來的,自然會有擁有歸屬感,望德和信心。這就是家庭祈禱的意義和必要性。現代生活的壓力有時會給大家的晚禱帶來不便。然而,在一天中,有很多機會讓一個家庭祈禱和感謝我們的創造主。飯前祈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孩子學會感恩的珍貴。
僅僅是傳遞信仰就夠了嗎?
因此,至關重要的是要從家庭開始傳遞信仰。教會、學校和更廣泛的社區增加了兒童從家庭中獲得的信仰。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證實說,看到自己的父親在半夜跪著祈禱念珠,強烈地激發了他的信仰。他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聖人的顯著例子,向我們展示了家族中發展起來的信仰的力量和果實。是否只傳遞我們的基督教信仰就足夠呢?父母必須像《舊約》的約伯一樣,持續為他們的孩子祈禱。因怕他的兒女也許他們慶祝之日過後而犯罪,就為他們獻出祭牲。一個有信仰的醫生和父親把希波聖莫尼卡的祈禱和祭品送給聖·奧古斯丁教堂。我們是可以選擇的。不要害怕,要有堅定的信仰並與你們的兒女分享,讓你們都一起跑到終點,領受為正義之冠。
托尼·托馬斯·波維利昆是一位非專業的教友,多年來他積極參與各部委,為教會,特別是年輕人服務。 他和家人住在一起愛爾蘭的都柏林。
'你聽說過的開放源代碼Linux操作系統烏班圖嗎? 它於2014年發佈,現在是地球上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統之一。它現在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汎的操作系統之一,烏班圖被廣泛應用於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運行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數網路伺服器上,甚至用來支持谷歌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技術!
你知道“烏班圖”真正的意思是什麽嗎?
故事說,一位人類學家曾經和一些非洲部落的孩子提議玩一個遊戲。他把一籃子糖果全放在一棵樹附近,讓孩子們站在幾百英尺外。誰先碰到籃子,裏面的糖果就歸他所有。當他說準備,穩住,跑……然後你知道這些小孩子做了什麼嗎?他們都握著彼此的手,一起向樹跑去,把糖果平均分好後,高興地吃起來。
當人類學家問他們爲什麽要這麽做的時候,他們回答說“烏班圖”-意思是“當其他人都在傷心的時候,我怎麽能快樂呢?”
原來“烏班圖”一詞代表了南非的一種道德思想注意,其重點是人們的忠誠和彼此之間的關係。這個詞來自祖魯語和科薩語, 被視爲是南非新共和國的成立原則之一。
烏班圖原則可以粗略地譯爲“一種我和他人緊緊相連,密不可分,我們都在同一種生活之中”。
讓我們時常保持這種“烏班圖”的態度,無論我們走到哪裏都可以通過與他人的分享來傳遞幸福。我是因爲我們是。“在你的心中常保有愛天主的喜樂,並把這一喜樂帶給所有你遇見的人,尤其是你的家人。”-聖加爾各達德肋撒
'生活可能並不總是像你期望的那樣發展,但真正幸福的關鍵掌握在你手中。
“我屈服……”
沒有軍事領導人想說過這句話。它意味著損失,放棄,向更強大的人鞠躬。
這句話也嚇壞了許多基督徒。這意味著他們必須遵循天主的意願。這意味著天主掌控一切,而我們這些墮落的被造物們,並不願意把控制權交給讓祂。我願意屈服于天主的管控,但過多的恐懼和驕傲讓我退縮了。
2018年的夏天,我終於發現了向天主的旨意屈服的關鍵。我向天主屈服是由我的妻子被診斷患有亨廷頓病的絕症而開始的,它一種罕見的和無法治愈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果你的親戚當中有人患此病症-我妻子的父親就是死於這種病症,就像他家族内多個親戚一樣—你的患病率為百分之五十。對這種疾病的一個常見描述:想像一下,你把阿爾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和路格裡格氏症都合成一種疾病。就在去年夏天的一次基因檢測結果中顯示她患有這種疾病,而我們的22歲女兒在去年春天的基因檢測報告也呈陽性。
得知此消息有如晴天霹靂。我跪在地上熱切地祈禱,我把我的問題都扔到耶穌的腳下。我意識到我需要向祂尋求答案。祂的生活和心態是屈服的榜樣。只有祂才能給我需要的愛與和平去接受天主的旨意,只有祂才能充滿我作爲看護人所需要的耐心和愛。
沒有“倘若”
在此後的幾個月里,我學會了屈服於天主的旨意是需要活在當下,承認當下的神聖,這是一個在17世纪最著名的短語,由高薩德神父著作的經典《父,隨你安排》中用到。
這句话意思是說在每時每刻,我們都需要用愛的方式去接受在天主神聖的旨意之下准予的任何事情。我通往聖潔的道路取決於在每時每刻尋求天主,對生活中我可能認為“壞”的事情表示漠不關心,比方不如我所願的事情或者是我希望我不必承受的苦難。
在這種靈性下,我們每一刻都充滿信心地生活在天主的祝福中,充滿信德並感激祂的仁愛和慈悲-既不會擔心未來,或者是被陷入過去,而是懷著愛去屈服于那個愛你的人。
為了向你展示這屈服的力量,以下是一個具體的例子。去年11月,我的妹妹羅斯死於一場可悲的事故中。在一場惡劣的暴風雨中,當她和她的兒子在車等待暴風雨過去時,有一顆樹倒在了她那停在車道上的車。妹妹和她的兒子剛剛結束了當晚的信仰活動,滿懷欣喜地回到家。雖然她的兒子活了下來,但是她的脊椎卻被致命砸斷了。
一周後,在她葬禮的前一天晚上,我的外甥(她的兒子),我已故妹妹的朋友和我一起參加了傑弗裏·柯比神父關於向天主屈服的演说。他寫了一本書叫《不要爲難》,而這本書就是基於高薩德神父的理論而寫出來的。
從恐懼中跳出來
那天晚上,我去機場去接來參加她的葬禮的朋友。我開的是一輛老式的維多利亞皇冠車,是一輛比我家更大更老的車。我不太習慣這輛車的刹車。因爲你真的要把脚彻底踩下去才能有效地刹住車。
路很滑,當晚很冷,而我又不熟悉路程。這些因素加起來讓我感到焦慮。我焦慮了大概有三分鐘的時間。然後想起了柯比神父的演说内容和上周剛閲讀他書中的内容。我也想過最近幾個月來,我是如何訓練自己處於當下的狀態。為了能接受天主的旨意,我一次次地重複“耶穌,我信賴你。”
我的焦慮感消失了。就在那一刻,天主和我同在,一切都是美好的。當我和羅斯的朋友們一起回來的時候,一隻鹿穿過高速公路的兩條車道,正要和我的車撞上了。我在刹车的時候稍微向右转了一下,但是鹿還是碰到車的邊側,且弄斷了車的左後視鏡。這一切都發生在那一瞬間。
我的反應:我是和鹿出現之前一樣的平靜。妹妹的朋友們都大吃一驚。我是活在當下,天主就在那兒。感謝天主。
在他的書裡,柯比神父寫道:“現在在這裏找到了聖潔。聖潔是我們要在任何地方,而不是我們喜歡的地方去尋找天主的臨在。它是在我們不願意處於事物或人物的状况下看到了天主的良善。聖潔是遠離精彩世界和癡心妄想,並且活在當下。他很關心我們在哪裏和我們正在做什麽-不是生存於未來,而是要觸手可及地領受天主的恩賜 。
我屈服了。你呢?
'今天在山上,在擁擠的人群前,我將宣告除了祢之外再無其他的主……
艾斯德爾·安·金慢慢地走在小山来到神殿,她的学生們默默地跟隨在她身後。這位年輕的音樂老師知道,當她到達敬拜地點時,她將被迫做出改變生活的選擇。1937年控制朝鲜後的日本人,强迫每個人在他們的“太陽神”的神殿鞠躬。拒絕此做法的懲罰是監禁、酷刑甚至死亡。儘管許多基督徒都認定只要他們在内心裏繼續崇拜耶穌,那麽這種外在形式的鞠躬敬拜偶像便無傷大雅。但是艾斯德爾卻沒有因此而妥協。她對天主做了一個靜禱。“今天在山上,在擁擠的人群前,我將宣告除了祢之外再無其他的主。
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筆直,尊敬的站成一條線,懼怕地在日本警察殘酷的注视下移動。艾斯德爾想到要發生的事情覺得很恐懼,她的心開始怦怦地跳其起來了。一種不安的感覺籠罩著她,她一遍又一遍地默默地重複這對天主的祈禱。“主啊,”她祈禱著,“我是這麽的軟弱!請幫助我—看顧我儅為祢挺身而出的時候。”
當一位官員大聲喊道:“我們向天照大神致以最深刻的鞠躬!”所有人都彎下腰,在神殿前莊嚴地鞠躬。艾斯德爾是唯一一個仰望天空,保持站立的人。剛剛身陷恐懼和不安的感覺卻突然消失了。她的内心充滿了和平。她知道她做了天主要她做的事。
她勇敢地為基督挺身而站,導致她在日本監獄裡度過了六年痛苦的歲月。在那期間,雖然她的身體因痛苦而變得虛弱, 但她對迫害她的人和同獄囚犯們表現出超自然的仁愛。
一個寒冷的夜晚,艾斯德爾聽到了她所描述的“可怕的呻吟聲”。一名獄卒告訴她,那是一個20歲的中國罪犯,她因殺死她丈夫並將預定日期被處死刑。她腦海中沒辦法忘掉這位女士,艾斯德爾要求把這個危險的囚犯帶到她的牢房。監獄長警告艾斯德爾說,“那是個瘋女人,她會咬傷任何人的。”但她還是要堅持這樣做。
接下來的日子對艾斯德爾來說是艱難的,無論是身體上,情感上還是精神上。她把她本來就很少的監獄食物給了這個骯髒的瘋女人。她也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鄙視她,而是不停地為她祈禱,犧牲自己的安逸去試圖觸動她的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能夠與她的新朋友分享基督的愛。她們的同獄犯人目睹了這個女人的轉變而感到震驚。
黨這個年輕的女士要被行刑時,艾斯德爾的眼睛里充滿了淚水,看著她走著,“仿佛是匆忙去見耶穌基督。”因為她決定用她從未知道的愛去擁抱這個“發瘋的”、“危險的”女人,擁抱她從未知道的愛,艾斯德爾為了能做耶穌的好戰士而忍受苦難的驚人實例,後來得到了很多人的效法。
我做好為了耶穌而受苦的準備嗎?在我們舒適的生活中,很容易就想,“當然,如果迫害來臨我永遠不會否認耶穌的名字。當然,如果我被關進監獄,我依然堅守信德而不會動搖。
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像艾斯德爾那樣“犧牲自己”?還是我們更在意保護自己的舒適和利益?
'提問:我最要好的朋友最近因慘敗癌症的戰鬥而逝世了。看著她受了這麼長時間的苦難最後才去世,心裏感到非常心痛。她是我認識的最虔誠的人之一。 什麼上主會允許好人受苦呢?
回答:幾千年前,一個叫約伯的人一直與同樣的問題搏鬥。爲什麽好人會受苦,而作惡的人卻能繁昌?在《約伯傳》的最後一段,上主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本質上,“我的方式不是你的方式!”
但在約伯來到耶穌之後,祂徹底改變了這種苦難的本質。
因爲基督是人肉身的主,那麽祂是可以避開所有的苦難。身為是神聖的祂,祂是能避開因疾病、傷害、拒絕、朋友的死亡、折磨或死亡而導致的所有精神上或身體上的痛苦。但是祂選擇去感受這些痛苦,因為祂是厄玛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基督知道痛苦是人類的一部分,所以祂選擇了“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只是沒有罪過。”(希伯來書4:15).
苦難并不是上主最初計劃的一部分。它是因為原罪而進入世界的。當我們的第一任父母背棄了天主為他們計劃的祝福,並試圖要代替上主,結果便是死亡、審判、磨難和痛苦。然而,上主並沒有把痛苦作為懲罰。不,這是一種治愈療法,因為痛苦教會了我們愛的代價。
考慮到這一點-當一個母親熬夜照顧她生病的孩子時,這是很艱難的-但這也是一種愛的行為。當一個父親在一份緊張而困難的工作上努力工作為他的家人準備食物時,這是一項繁重的工作-但這也是一種愛的行為。當一個哥哥忍受一個煩人的妹妹時,這是一種挑戰-但這也是一種愛的行為。如果我們沒有受苦,那麼我們就無法學會去愛。
當你的朋友正在接受癌症治疗时,我可以想像会有很多人都以各種方式去幫助她。他们为她做饭,开车送她去看醫生,给她鼓勵並為她祈禱-在所有這些方面,她周圍的人都在效法基督,學會了如何為愛而做出犧牲。
當我們受苦的時候,我們可以順服基督。經歷癌症讓我們學會有勇氣、毅力、謙卑的美德……當我們聯合基督獻上我們的身體當作生活(羅馬書12:1)我們與祂一起拯救世界。我們忍受的每一種苦難都能幫助我們在美德中成長。記住-沒有哪種方式比同耶穌一起挂在十字架上更能親近于祂了。
最後,基督從來沒有承諾過這個世界上的幸福。相反,祂承諾了十字架。但是,祂也承諾永遠不會抛棄我們,永遠為那些愛祂的人做善工。從永恆的角度來説,你朋友經受的苦難和死亡讓她成聖,並賜給她和許多其他人無盡的恩寵—只有當我們在永恆中遇見基督時,我們才會領悟的恩寵!
'你和我們的天父有著多麼牢固的關係呢?你在世上的父親深切地關心著你面對的所有憂愁。而你天上的父親卻有著更大的關懷,因祂知道一些你沒有透露給任何人甚至是你本人的憂愁。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聖方濟各阿西西會獨自在樹林中祈禱,從晚上六點開始一直到早上六點才結束。觀察到看到他這常規,有一個同門修士問他,“你是怎麼能從整夜祈禱中讓自己保持清醒的呢?”聖方濟各阿西西回答說,“帶著一個空袋子和一個裝滿石頭的袋子去樹林裡。然後向我們的‘天父’祈禱。每次你重複一次祈禱,就把一塊石頭轉移到空袋子裡。整個夜晚,你都要這麼做,所以到了清晨,你裝滿了另一個袋子,這樣你就不會感覺到困倦了。
那位同門修士弟兄聽到這些非常高興,所以就按照聖方濟各阿西西的建議去做。當夜幕降臨,他就把大約300塊的石頭扔進了袋子裏。當早晨终于來臨临的時候,他很興奮,因為他已经祈祷了一整晚,卻沒有困倦或疲倦。他跑去找聖方濟各阿西西,好向他匯報一個晚上他對主祈禱了多少次。然而,當他去找聖方濟各阿西西的時候,他所觀察到的觸動了他的心。聖方濟各阿西西跪在樹籬旁,淚流滿面的凝視著天堂,緊握手中的第一塊石頭,仍然在祈禱“我們的父親”的第一部分。埃斯特鲁克,那位修士意識到聖方濟各阿西西與天主的有非常深厚的聯合。他不需要多次祈禱主的祈禱來保持清醒。在他對天主的深切愛中,祈禱的每一句話都是無可估量的精彩。
聽到鈴聲,聖方濟各為了參加彌撒,在還沒有完成《我們的父親》的祈禱就得離去。這讓他的同門修士弄哭了。聖方濟各阿西西抱著他說,“在我們祈禱中和在及基督徒內生活中需要的是對天父的熱愛。如果你在天堂與父親有愛的關係,那麼其他的一切都會有條不紊的進行。”
'什麼時候祈禱都不晚,天主永遠不會因為距離而不去俯聽。
我們每天都會在家裡或工作場所,被一些不讓我們祈禱的好東西而分心。當我們停止祈禱,問題就會發生了。
毫無疑問的是我們祈禱得越多,我們就會越快樂;事實上,我們祈禱得越多,我們就越不焦慮,而我們充滿了更大的心靈和内心的平靜。我們禱告的次數越多,我們就越瞭解自己,因為我們藉著經驗而更加親近天主,我們真正瞭解自己的程度,就像我們認識天主一樣。我們越是祈禱就越能看出天主每天都在掌控著我们的生活;那就是說我們看出他在生活中對我們的影響。我們開始看出他愛我們每個人。那會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養成祈禱的習慣
最重要的是要養成祈禱的習慣。必要讓它變為一種習慣。沒有這一點,我們就沒有內在的生命;我們只有外在的生命。當我們只有外在的生命時,我們就會變得憂慮和煩躁不安,這些會導致我們貪婪,貪戀我們的物質。我們最終會試圖確保自己的快樂和降少我們自己的憂慮,並且當事情沒有按照我們預想的那樣時,我們就會變得生氣,不耐煩,易怒,我們失去了我們渴望的平靜。當我們到那境界時,這意味著我們已經把我們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生活本不是要在我們控制之内。我們本來就應讓天主隨身携帶我們,就如同嬰兒坐在嬰兒座椅上被携帶著一樣。我們本來就應該受到聖神的照顧。天主在掌控一切而不是我們,並且我們要服從祂的控制。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生活就會更加地令人興奮。
如果我們不去祈禱,我們便更容易被欺騙,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邪惡的欺騙是如此的不易察覺,我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與這些邪惡魔鬼的狡猾欺騙保衛自己。對人來說,天使具有不可否認的智慧和力量,如果人們沒有養成祈禱的習慣,那麼將會很容易被欺騙。魔鬼在人類頭腦中播撒謊言和欺騙的目的是分裂他們,製造分裂和敵意。那將會導致離婚或者朋友間友誼的破裂,互不信任以及家庭或宗教團體中的仇恨。
唯一能夠戰勝邪惡的就是要熱情與堅持不懈地祈禱,把心靈提升到天主面前。在祈禱的時候會有很多事情發生,當我們禱告的時候,我們進入了自我最深處的區域,那是天主獨自呆著的地方。沒有人可以進入那最深處,只有上主住在那裡,祂在那裡等著你和我,獨自地在那片安靜的環境中和你講話。當我們進入這個地區時,生活往往變得更豐富,更不易焦慮及更加能容忍。實際上我們被賜予了一雙全新的雙眼睛去看這世界?這個世界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我們看出許多美好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也開始從天主的視角去看待別人。並且當這一切都發生的時候他們就會看起來更好了。當我們從天主的視角去看待我們自己時,我們就會更好的看待自己並且覺得自己變得更好了。
如果我完全不祈禱會怎樣?
如果我們不養成祈禱的習慣,老年將是一次艱難而痛苦的考驗。如果一個有內在生命的人,是不會覺得在呆在醫院裡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因為那個人的快樂是來自於他或她與天主靈魂深處交流。這樣的靈魂從來不是孤獨的,因為他們清楚地知道在內心深處天主與他們同住。他們感覺得到天主在内心的存在。
就像在你愛的人面前。我記得有一次去醫院看望一位中風的堂區教友,當我慢慢走進她的房間時,我看到她的丈夫坐在那裡,只是向外望去。然後我看到她坐在那裡,也向外望去,什麼也沒說。他們不需要說什麼,他們只需要享受彼此間的陪伴,他們倆並沒有交談。
當我十幾歲的時候,我有時拿起電話,沒有聽到撥號音,也沒有聽到說話。我以為電話出了問題。我會再聽一聼,卻發現是媽媽在和她的好友在打電話。她們並沒有交談,但是能夠感受到對方的存在。
這就是我們要和天主接近的目的。當我們有了祈禱的習慣時,祂就出現在我們內在的生命中再也不會孤獨了。儘管在別人看來我們外在的生命也許顯得單調和寂寞,但是我們是生氣勃勃的,歡樂的。
你是活死人嗎?
如果我們從來沒有祈禱過,在我們的晚年,我們將同時經受活著和死亡。我們將會過著活死人的生活。由於我們沒有內在的生命,我們就要從外在的生命中尋求和平。高齡會讓我們無法有一個美好的外在生命;我們不能旅行或徒步,我們不能去游泳或慢跑,也不能做我們年輕時常經做過的事。我知道一些年長者因為他們的眼睛不能再讀書,看電影或者再做其他的事情。如果我們沒有內在的生命時,生活就會變得難以令人接受。但當我們因多年的祈禱而擁有豐富的內在生命時,所有這些外在的生命都會變得十分無聊,並且會在默觀式祈禱所帶來強烈的歡樂中快速“老去”。
如果你還沒有真正開始定期的祈禱,並希望知道如何開始,那就從每天預留出一定的時間開始,每天讀《舊約》的一篇《聖詠集》;要花上五個月的時間去讀完150個章節。然後祈禱,並相信天主一定會為了加添你的聖潔而回應你的祈禱。然後進行代禱,天主聽見我們代禱,祂就用祂自己的方式和時間去回應他們,所以我們要堅持不懈地,以信德為別人,為我們的兒女,我們的親人,那些我們不能忍受的敵人,還有那些我們很難原諒但我們需要原諒的人代禱。我們應該記住為病人、為受到遭遇的人們和整個國家祈禱,作為一種文化,我們可以回到上主身邊。祈禱感恩,並且花一些時間来靜默。
最終,我們將在内在的靈魂獲得一種深刻的神感。多年之後,我們將準備離開這個世界,我們不會害怕死亡—我們會期待著有一天我們會直接看到天主的臉。那就是永生,這就是今生的準備。這一切都始於定期祈禱的決定。阿門。
'你現在可能正在經歷一個痛苦的境地。但請記住-你的痛苦會變成快樂!
不要成聖?!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苦惱的母親,她承認自己面臨經濟上的困難,對孩子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困擾她的所有困境。我希望她不會對天主的聖言感到迷茫,所以我告訴她:“天主的手不會短到無法拯救,祂的耳朵也不會因遲鈍而聽不到。”我鼓勵她把所有的憂慮都交給天主,讓她祈禱更多。我告訴她要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是為天主能到達你的內心和更加親近天主而做準備的。
這些話似乎使她感到寬慰,但過了一會兒,她問了一個令人吃驚的問題:“隨著我越來越親近天主的時候,我的痛苦也越來越多。為了避免所有的困難和痛苦,我是不是不應該祈禱那麼多呢。”我被問住了,這是真的嗎?我記得所有的聖徒和他們聖潔的生活。他們中的許多人經受了嚴重的苦難。這讓我想起了一位同事的有趣處境,他試圖用偉大聖徒的故事來激勵他的孩子們。每天晚上,他都非常熱情地講述著宗徒們勇敢、英勇品格的歷史故事。一週結束時,他的大女兒脫口而出:“成為一個聖人是不是意味著要經歷很多痛苦和死亡?那我還是不要做聖徒了!”
受苦还是死去
聖伯多祿是教會的基石,當他被倒立釘在十字架上時,他收到了殉難的冠冕。狂熱者西滿經常被描繪成一個鋸,因為有一種傳統認為他是被鋸成兩半而死的。大部分的聖徒都被釘在十字架上,只有聖若望是一個例外,他在中毒和被扔進沸騰的油鍋之後,居然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他們當中有誰未曾受過苦難呢?
你還仍然會去過堅守信仰的生活嗎?一個人必須承受十字架苦難的事實是否會讓你懼怕過更深入的屬神生活?請銘記!因為耶穌已經給出了答案。
沒有苦難的生活就宛如童話世界。當我躲避時,下一個更嚴重的可能就出現在我面前。這不是只留給信徒的。每個人,無論階級,信仰或宗教,都面臨著這個難題,甚至無神論者和不可知論者!無論宗教信仰與否,人們都會經歷生活中的逆境。那麼當有信德的人在遭受苦難時會有什麼不同呢?
當我默想基督的受難和祂的死亡,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電影《受難的基督》。其中的一些場景深刻地觸動了我的心。
當祢擁抱十字架……
懺悔后,我經常感到一種甜蜜的感覺。我的心像羽毛一樣輕地漂翔著,我幾乎飄到長凳,為我的罪行懺悔並表達我的決心。奇怪的是,有一次我有相反的經歷。我沒有那種輕鬆愉快的感覺反而是感到沉重和疲憊不堪。只是想到要常規和卑微的任務就足以壓倒了我。看著帳幕,我閉上眼睛,把一切都交托給耶穌。突然,我有一種好像被血液流淌全身和被徹底清洗的感覺。當我睜開眼睛時,我清楚地聽到了這樣的話:“拿起你的十字架……跟隨我吧。”
耶穌邀請我和你為了祂的愛去擁抱生活中的十字架。在《受難的基督》中,當耶穌被迫背起十字架。儘管受到士兵的譏諷,但他還是先去擁抱和親吻十字架,這提醒我要用歡樂去擁抱生活的苦難。在那一刻,即使身處狼藉,但還是被歡樂大大地增強了力量。當我們真正地接受了十字架時,我們就不會覺得那些事情有多麽的沉重和困難。因為祂會和我們一起背起這十字架。
被迫背起十字架
在我的兒子出生後,我有一段艱苦的時間哺乳他。每次我給他哺乳食,都是極度痛苦,痛得我必須緊抓住椅子的把手。我哭了,但我仍然忍受著那種折磨去餵飽這小傢伙。這很不容易,就在我認為這是不可容忍的時候,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形象浮現在腦海中。我向祂呼喊,求祂與我一同承受這痛苦。我所有的痛苦突然可以忍受了。我仍然感到痛但天主的恩寵已經把痛苦降到了我能承受的範圍。
當基勒乃的西滿在衆人中强迫背上十字架的時候,他也許會憎恨,甚至從一開始就對被迫背上十字架很痛苦。他只不過是一個正在去往別的地方的過路人。但士兵們卻把他從黑暗中拉出來,進入十字苦路的第五站時,他只是一個正在去別的地方的人。在西滿與基督短暫的旅程結束時,他被永遠改變了。在電影中,耶穌在通往哥爾哥達的路上跌倒好多次。西滿很快將他扶起,說:“我們就快到了!快要走完了!”每當我看到耶穌回頭看他的時候,我的心都碎了。”
西滿感到被迫和耶穌留在一起,去完成這件事情。同樣地當我們抱怨我們的痛苦時,我們真的能看到耶穌把我們的全部罪的重責都扛在他的肩上嗎?穿著沾滿鮮血的衣服踏著這條路,不管事情有多糟糕都會一直陪伴我們。當西滿走到了到加略山山頂的路程,就站著在見證基督的十字架上受難和死亡,這十字架成就了永生的恩賜。
天堂下的一滴淚
在《受難的耶穌》最高潮部分,在耶穌背著十字架死去后,我們看到了一滴眼淚滴在了地上。我們的天父是如此的愛著我們,所以祂賜下自己的獨生子來救贖我們脫離我們的罪惡。可惜的是許多人在他們的苦難中就遠離天主,說天主並不真正愛我們,或者祂怎麼能讓我們承受這些的痛苦。我們幾乎沒有意識到大多數逆境都是我們犯下的罪惡的結果,或者是為我們最小的罪惡在净化我們。痛苦是原罪的後果,現在獲得一種新的意義:痛苦成為參與耶穌救世工程一種方式。 (《天主教教理》,1521)。
我們不要浪費片刻,要勇敢地為基督站立起來。“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的生活”(迦拉達書2:20)。有一次聖畢奧神父被問到是不是過聖潔的生活就要經歷更多的苦難。他給出了一個簡要的回答:“我們只需要滿心歡喜地接受將要到來的一切。”每天都有它的苦難和快樂。通過欣然接受它們,我們實際上參與了耶穌的拯救計劃。
用德肋撒修女的話說,如果我們能因為天主的愛把地上的一顆回形針撿起來,那麼它肯定能拯救一個靈魂。為那些不認識耶穌或誤入歧途的人奉獻你所有的痛苦和悲傷。記住,你不能避免十字架的苦難,但是你可以和基督一起擁抱它, 你可以把你的痛苦變成歡樂。讓我們把我們的寶藏放在天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