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ing Articles
你是否曾经怀着无尽的惊奇凝视一个人,希望那一刻永远不会消逝?
“应常欢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得撒洛尼人前书 5:16-18)
人们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人类生活的目的是什么?”冒着有可能被冠以过于简化现实的风险,我会说,并且常常在讲坛上这样说:“生活的意义在于学习如何祈祷。”我们来自天主,我们的命运是回归天主,开始祈祷就是开始走上回归他的路途。圣保禄宗徒更进一步教导我们,那就是‘不断祈祷’。但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如何作到不断祈祷呢?
我们理解弥撒前祈祷、餐前祈祷,或睡前祈祷的意义,但如何做到不断祈祷呢?19世纪一位无名的俄罗斯农民所著的伟大灵修经典《朝圣者之路》正好探讨了这个问题。这部作品关注耶稣的祈祷:“主耶稣基督,天主的独生子,请垂怜我等罪人。”在东方礼仪中,人们重复诵念这一祷文,使用一种祈祷绳,它类似于玫瑰经,但有100或200个结,有的还有300个结。
显然,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刻都重复诵念这个祷文,比如在与人交谈时、在会议上或在处理某些项目时……那么这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呢?这种不断重复的目的旨在灵魂深处培养一种习惯和倾向。让我将其与具有音乐天赋的人作个比较。那些具有音乐天赋的人会在脑海中回响一首歌曲,也许是他们在收音机上听到的,或者是他们正在创作的歌曲。这首歌并不在他们的意识前沿,而是在脑海深处。
同样,不断祈祷就是在脑海深处不断祈祷。由于不断重复这句祷文:“主耶稣基督,天主的儿子,请垂怜我等罪人”,祈祷的意向得到了培养。但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经常诵念玫瑰经的人身上:“万福玛利亚,你充满圣宠,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亲子耶稣同受赞颂。天主圣母玛利亚,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阿们。”
最终,实际的词语变得不再必要,因为这些词所表达的意义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深植于潜意识中。因此,虽然意识可能被某些事务所占据,比如缴电话费、购物或接听重要电话,但灵魂在背景中依然持续祈祷,像一支不断燃烧的蜡烛,这时,我们开始实现不断祈祷。我们从言语开始,但最终,超越言语。
祈祷有不同的种类:祈求、代祷、感恩、赞美和朝拜。我们每个人被召唤达到的最高祈祷形式,也就是朝拜。正如杰拉尔德·范神父所说,这是一种奇迹般的祈祷:“朝拜的静默,无言的凝视,这是恋人所特有的。你静默不语,没有忙碌,没有担忧或激动;没有任何请求,你只是安静地与之同在,心中充满了爱与敬畏。”
这种祈祷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它是将自己置于天主的面前,在沉默中,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天主身上。这很困难,因为很快我们会被各种思绪分散注意力,我们的注意力会左右摇摆,而我们并未意识到。然而,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只需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天主身上,停留在他的临在中。但不久之后,心思会再次被拉走,被思绪纷扰。
这时,简短的祈祷就显得非常重要和有效,比如耶稣的祈祷,或是来自圣咏的简短句子,比如“天主,求你从速拯救我”(圣咏69:2),或“我将我的灵魂托于你的掌握。”(圣咏31:6)。重复诵念这些简短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回到内心的栖息地。通过不断地练习,人们最终能够在天主的临在中长时间地静默而不被分神。这也是一种能带来深刻治愈的祈祷。许多此时浮现的思绪往往是潜意识中存储的未愈合的记忆,学会将它们抛在脑后可以带来深刻的治愈与平安;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都受到这些未愈合的潜意识记忆的驱动,这也是为什么信徒内心生活中常常充满了动荡。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相信这一生是为永恒的生命作准备的,另一种人相信这一生就是全部,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这个世界的生活准备。我在过去几个月里见过许多病人,他们失去了行动能力,不得不在病床上度过数月,其中许多人经历长时间的病痛后去世。
对于那些没有精神生活的人和一生中没有培养祈祷习惯的人来说,生命的最后岁月通常是非常痛苦和不愉快的,这也是为什么安乐死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对于那些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那些通过学习不断祈祷来为永恒生命准备的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乃至几年,即使是在医院的病床上,也不会变得不堪忍受。探望这些人往往是一种喜悦,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更深沉的平安,他们心怀感恩。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并不要求安乐死。与其让他们的最后离世成为反叛和谋杀,不如让死亡成为他们最后的祈祷,一次最终的奉献,一场感恩赞美的祭献,感恩他们一生中所得到的一切。
道格拉斯·麦克马纳曼 执事 is a retired teacher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in Southern Ontario. He lectures on Catholic education at Niagara University. His courageous and selfless ministry as a deacon is mainly to those who suffer from mental illness.
Want to be in the loop?
Get the latest updates from Tidings!